在中医中药的历史发展长河里,手工制作水丸和蜜丸等制剂的工艺,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创造的一项先进的科技成果。在科技水平不高的古代,人们为了使中药成品能够有一个较长的保质期,既便于携带,又在吃的时候不像汤药那么麻烦,聪明的祖先便把中成药用蜂蜜或其他物品结合在一起制成丸状的小颗粒,既方便又实用。随着国家对于中医中药的不断重视,虽然现代化的工业流程终会取代传统的手工艺,但作为祖先留下的一笔财富,我想我们应该加以保护,这样的工艺哪怕只是为了能够勾起我们心中曾经的记忆。
蜜丸制剂,由于制作工艺复杂,蜂蜜和水的比例要求相当严谨,具体操作时首先放入适量蜂蜜在锅内飞(一种加工方法),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等搅拌均匀后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粉状中成药搅拌,等熬到糊状时制成丸状颗粒即好,最主要的是加入水时,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水太少,制成的成品太硬难以下咽,水太多,制成的成品很容易虫蛀。本人没有实际操作过,只能就此略去。 
水丸制剂,我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水丸的制作过程,纪念我们即将失去的传统工艺,不妥之处敬请高师指点。
一、首先将中药制剂碾成极细的粉状准备好。
二、按照3:50的比例(大概的数字,也可以按自己对丸粒大小的要求算)取适量黄米,淘净,加入水煮到二三分熟(基本上每个米粒上都有开口为止,不能太过也不能太欠)。
三、把煮好的黄米水倒入碗中,再用温开水把米粒清洗一下,水也一并倒入碗中留用,最后把米粒放入中药滴子(一种筐箩状的专用工具,看下图。),在加入黄米水、粉状药物的同时摇动中药滴子,(注意,没有一定的基础不要做这一步,技术性很强。 水和药不能一下子加入,要慢慢地加,一次次的加,不能急于求成 )一遍水一遍药地加入,直到药加完后为止,最后再加入适量水摇一下即成 。
四、将制成的水丸放在太阳下晒干, 制作完成,前后大约在一个小时之内便可成功。





|